close

 

骨轉移的痛要用 NSAID系的止痛藥,神經壓迫的痛是"酸抽麻痛",藥物不一樣,要考慮加輔助藥物,類固醇和三環類藥物~~

~~~~~~~~~~~~~~~~~~~~~~~~~~~~~~~~~~~~~~~~~~~~~~~~~~~~~~~~~~~~~~~~~~~~~~~~~~~~~~~~~~~~~~~~~~~~~~~~~~~~~~~~~~~~~~~~~~~~~~~~~~~~

你所不知道的普拿疼!  2001.07 文/吳淑娟(台北市立中興醫院藥師)

普拿疼原文為panadol,在美國稱tylenol,成份為acetaminophen,是屬於「非類固醇系抗發炎藥」,簡稱為NSAID系的解熱鎮痛劑,臨床上是第一線的用藥。目前普拿疼除了在醫院的處方用藥中可以發現蹤影(如scanol或tinten),也可以成藥的形式(不需要醫生處方箋)在藥局販賣,是銷售量很高的解熱鎮痛劑,幾乎家家必備,無論嬰兒、兒童或成人都可以服用。

與阿斯匹靈比起來,普拿疼與阿斯匹靈同樣是退燒藥、鎮痛劑,可是卻沒有消炎的功能,對於發炎引起的疼痛療效不大。另外普拿疼的優點,就是不會刺激腸胃造成嘔吐、噁心、腸道出血或嚴重的過敏反應。

普拿疼口服後會被腸胃道迅速吸收,約半小時至二小時可達到最高血中濃度。一般治療用的劑量不會有副作用,但由於普拿疼的安全劑量非常低,也就是很容易服用過量,因此使用時需特別小心,尤其是長期大量服用可能損害肝臟、腎臟、血液系統,甚至引起心律不整。

由於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也是主要的解毒器官,因此藥物一經過肝臟代謝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在體內,普拿疼約有4%經由肝臟的cytochrome P450氧化酵素代謝為毒性物,在肝功能正常的狀況下,毒性物會優先與肝臟的解毒酵素(glutathione)結合並由尿液排出,然而長期或突然服用大量的普拿疼時,肝臟的解毒酵素消耗殆盡,毒性代謝物即可能造成肝臟壞死。一般而言,成人每日最高劑量為4公克(若以市售500毫克的普拿疼為例,約8顆),若超過7公克就會中毒。

服藥前保持高度警覺

普拿疼使用得當,非常安全,只要避免以下3種情況,普拿疼就不會從良藥變為毒藥。
1. 有意地過量服用,如危害生命。
2. 無意中過量服用,如重複服藥。
3. 不慎過量服用,如一次服用好幾種藥,每一種藥都含有普拿疼,合併起來就過量了。
因此,如果因發燒疼痛自行購買解熱鎮痛藥和感冒成藥時,除應詳細閱讀說明書按照指示服用,並要注意是否都含有普拿疼的成份,防止合併服用而造成過量的危險,如果必須長期服用,最好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液系統。總之,沒有藥物是絕對安全的,藥物若使用不當,與毒藥無異。

文章轉載自 http://www.jtf.org.tw/health/Show.asp?This=401

~~~~~~~~~~~~~~~~~~~~~~~~~~~~~~~~~~~~~~~~~~~~~~~~~~~~~~~~~~~~~~~~~~~~~~~~~~~~~~~~~~~~~~~~~~~~~~~~~~~~~~~~~~~~~~~~~~~~~~~~~~~~~

關節炎止痛藥 長期用易得心臟病   中國時報【閻紀宇/綜合報導】 2011/01/13

 

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說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消炎止痛藥物之一,尤其許多長期為骨關節炎所苦的老人家,更是不可一日無此君,然而瑞士學者的最新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每日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大幅升高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機率。

 瑞士伯恩大學裘尼(Peter Juni)博士領導的團隊,針對七種常用的NSAID

布洛芬(ibuprofen)、奈普生(naproxen)、待克菲那(diclofenac)、塞來昔布(celecoxib,商品名「希樂葆」)、依托考昔(etoricoxib,商品名「萬克適」)、羅非昔布(rofecoxib,商品名「偉克適」)、羅美昔布(lumiracoxib),選出卅一項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共涵蓋十一萬六千四百多位受試者。

結果發現,長期服用依托考昔(etoricoxib,商品名「萬克適」)的受試者,心臟病發作與與中風的風險較服用安慰劑者上升三倍;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會上升兩倍,服用羅非昔布(rofecoxib,商品名「偉克適」)與羅美昔布(lumiracoxib)則上升一倍。相較之下,奈普生(naproxen)和塞來昔布(celecoxib,商品名「希樂葆」)是較為安全的用藥選擇,不過仍需提防導致腸胃不適的副作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人員強調,NSAID這類藥物如果只是短期、偶爾服用,倒是不必擔心引發心血管疾病。然而,如果老人家有需要長期服用,最好和醫師仔細討論利弊得失,選擇最適合自己狀況的藥物。

 

[媒體評論]

老一代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因為有傷胃、傷肝與傷腎的副作用,因此近年來開發出新一代藥物,這類藥物雖減輕了一些胃肝腎的副作用(還是會發生),但是研究結果卻顯示會傷心,也就是會產生心血管疾病的副作用。可見古云藥即是毒,既然不是人體所需的物質,多少都可能干擾生理的作用而產生副作用。

在臨床上採用藥物還有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也就是疼痛的部位無論是發炎或缺血,都有血液不流通的現象,所以吃進身體的藥物不容易到達疼痛部位,不但療效打折扣,還因此需提高使用的劑量,產生了"全身都泡在高濃度的藥裡,只有要治療的部位濃度最低"的困境,無形中更加強了副作用。

無論是肌筋膜疼痛、坐骨神經痛、五十肩或退化性關節炎等所有疼痛症,疼痛部位的血流不流通會導致發炎物質的堆積,進而刺激神經反射影響血液流通,同時也會使局部肌肉收縮,進一步壓迫血管,使血液循環更差發炎物質更堆積,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狀態。

其實血管和血液循環是神經所控制的,透過調節神經的活性,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使堆積的發炎物質從局部組織帶走,並由身體自己的酵素系統代謝掉,所以比用藥物去抑制這些發炎物質的產生更有效,而且完全符合生理自然機能無副作用。

 

 

疼痛會造成神經反射,進而使血管與肌肉收縮,使得局部造成疼痛的發炎物質堆積,與局部的神經功能與血液循環不正常有關,結果會造成代謝後廢物逐漸累積,這些廢物會刺激神經,造成疼痛與血管收縮,使疼痛加劇,廢物逐漸累積後朝向慢性化發展,於是更容易刺激神經造成疼痛。

藥物療法的消炎止痛藥皆輔以類固醇和免疫調控劑,長期使用止痛藥類,易造成不良的副作用現象,而產生不可預知的後果,甚至可能會繼續惡化甚至難以控制的情形發生,所以使用藥劑時要如何避免就相當重要。

藥物畢竟屬於非人體自己所製造與代謝的外來化學物質,雖然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但是還是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能夠不使用,最好還是避免。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從人體分佈的神經去治療發炎部份,可以直接調整神經系統,進而使局部血流改善,流通的血流會帶來身體自然的抗發炎物質,不必靠止痛藥就可以輕易將發炎物質代謝掉,效果快而且沒有副作用,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文章轉載自  黃忠信醫師的心醫園地

http://www.000.com.tw/MesgShow.asp?MsgNo=B2&Hid=15422

~~~~~~~~~~~~~~~~~~~~~~~~~~~~~~~~~~~~~~~~~~~~~~~~~~~~~~~~~~~~~~~~~~~~~~~~~~~~~~~~~~~~~~~~~~~~~~~~~~~~~~~~~~~~~~~~~~~~~~~~~~~~~

認識希樂葆(Celebrex®) 文:李綜合醫院 藥劑科 吳錦生博士

 

為提昇病患用藥之安全,減少非固醇類抗發炎劑(NSAIDs)對胃腸道之傷害,本院最近正式引進希樂葆(Celebrex®),並列為常備藥品,它的主要成份為Celecoxib,具有苯磺胺之化學結構,雖然也屬於非固醇類抗發炎劑,但卻可以專一性地抑制環氧酵素-2 (Cyclooxygenase-2, COX-2),以阻斷前列腺素之合成,具消炎、止痛及解熱作用。

臨床上,一般用於骨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有效緩解骨關節炎、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症狀與徵兆。

另外,亦可以減少家族性大腸腺瘤性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簡稱FAP)病患之息肉數目,緩解成人急性疼痛及治療原發性經痛,緩解僵直性脊椎炎之症狀與徵兆。

 由於Celecoxib可以專一性地抑制環氧酵素-2,不會像傳統的非固醇類抗發炎劑(如阿斯匹靈)同時也會抑制環氧酵素-1 (Cyclooxygenase-1, COX-1),使得保護胃黏膜的前列腺素無法合成,而常常出現胃腸道潰瘍的副作用。

Celecoxib的孕婦用藥分級為C,但懷孕期第三期為D。用藥禁忌包括對磺胺類藥物、阿斯匹靈或其他非固醇類抗發炎劑有過敏症狀者及懷孕期第三期婦女不宜服用此藥。

副作用一般有頭痛、眩暈、便秘、噁心、腹痛、腹瀉、消化不良、胃脹氣、嘔吐等。本藥為醫師處方藥,須由藥師核實處方後調劑使用,千萬不可任意自行購買服用。

Celecoxib的藥物交互作用包括:

1.與中和胃酸的胃藥 (含碳酸鈣、鋁或鎂) 同時服用時,會減低此藥的效能。

2.與降血壓藥 (如利尿劑及血管收縮素轉換酵素抑制劑,簡稱ACEI) 併用,可減低降血壓效果。

3.而與抗凝血藥華法林 (Warfarin) 併用時,Celecoxib 有機會增強其抗凝血效果,應密切監測其抗凝血作用。

此外,用藥注意事項則包括:如你/妳屬於下列高危險人士,請詳細向醫師查詢關於傳統非固醇類抗發炎劑和 COX–2 抑制劑對於治療效果及副作用風險的平衡評估。

1. 已患有缺血性心臟病或中風

2. 近期曾接受冠狀動脈血管繞道手術

3. 有罹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及抽菸或患有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病人

4. 患有腸胃及消化系統疾病

文章轉載自 http://www.leehospital.com.tw/%E8%A1%9B%E6%95%99%E5%A4%A9%E5%9C%B0/healthy02-2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